無標題文件

Business Services

升學-為何余秋雨眼中"常含淚水"


升學Blog

 

(余秋雨 相關資料圖)

地震大災後,余秋雨在網上獲得了一個「美名」:「余含淚」。此名的由來,是當時他在博客發佈的《含淚勸告請願災民》一文:「你們要做的是以主人的身份使這種動人的氣氛保持下去,避免橫生枝節。」

這幾句話大可以重新拿出來,駁斥那些指責余大師在搞「假捐款」的同志:誰說我沒捐?大家要注意保持動人的氣氛,不要亂咬人,不要橫生枝節……

闢謠的話說了一籮筐,偏偏不拿出任何捐款的憑證,民政局、慈善總會和紅十字會這三個捐款機構均無餘秋雨的捐款記錄,所謂的捐助項目也由希望小學變成三所學校圖書館,但沒有一所學校有具體的名稱或地址。余秋雨所在的公司稱,學校還沒建好,目前根本確定不了學校的名稱。接受一筆20萬的捐款,總該有個經辦單位給個收據做個賬吧,就算余先生是做了好事不圖名,但眼看「恩人」深陷「捐款門」,如果有單位接收了這筆錢,早該站出來為他辯白了吧!

「捐款門」沸沸揚揚已經鬧了半個多月,除了在博客上發表單薄的聲明,為指責他的人扣上「咬余派」的帽子,余秋雨始終沒能拿出讓眾人信服的證據。這也就怪不得大家不相信他的淚水了。人們常說一滴真誠的淚水如同珍珠,深諳修辭手法的余先生,大概不會真的覺得,流幾滴淚就價值20萬?

含淚與否,是個人自由,捐款多少,也是個人自由。但一邊含著淚聲稱捐了20萬,一轉頭卻捨不得把這20萬拿出來了,作為一位公眾人物,一位文化名人,此舉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,都有違一個文人所應秉持的風骨。

一位女作家毫不客氣地指出:「余秋雨沒有道德豁免權。」不僅沒有豁免權,人們對他的道德還有更高的要求。地震後說捐款又沒捐款的,恐怕不止余秋雨一個,我們為什麼會對他感到格外失望?他走過那麼多大山大川,站在古人曾經立足過的那些方位「吞吐千年」,寫出了一本又一本「苦旅」,到頭來,卻是這樣的呀,原來那山那水,並不能讓人心胸更寬闊,那封存在莽蒼大地上的文化內涵,也並不能讓靈魂更加高潔。

打開余秋雨先生的博客,發表於6月10日的「關於余秋雨先生捐助都江堰新建學校圖書館的聲明」,閱讀已達191766次,評論卻一條也沒有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eozoa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